剛剛! ChatGPT不再是APP! 8億人將活在奧特曼的OS裡
當OpenAI開發者日的聚光燈打在奧特曼臉上時,沒人想到這場發布會會徹底改寫科技史——不是因為某個酷炫功能,而是ChatGPT的身份變了:它不再是一款APP,而是要做吞噬一切操作系統的「終極入口」

8分鐘搭智能體、無程式碼開發APP、Sora 2影片可控生成,這些看似零散的發布,實則是OpenAI布下的一盤大棋:用AI重構人類與數位世界互動的每一個環節。
數據不會說謊:兩年間開發者從200萬翻倍至400萬,ChatGPT週活從1億飆升到8億,API每分鐘處理token從3億暴漲20倍至60億。這不是簡單的成長,而是一場靜默的革命——當AI的觸手從工具進化為基礎設施,我們正站在「人機共生」的臨界點上。
一、ChatGPT OS:從「應用」到「世界」的躍遷
奧特曼用Apps SDK撕開了野心的一角:ChatGPT要做「作業系統之上的作業系統」。現在,我們打開手機需要先解鎖、找APP、點圖標;未來,你只需對ChatGPT說“訂明天去紐約的機票”,它會自動調用Expedia查航班、用Booking訂酒店、甚至聯動Spotify生成旅途歌單。這種「一句話解決所有事」的交互,正在把Windows、iOS的桌面邏輯掃進歷史垃圾堆。
更狠的是生態整合。首批接入的Canva、Figma、Zillow等7款APP,涵蓋設計、學習、房產等核心場景。想像:在ChatGPT裡用Canva做海報時,它能自動調用你的Zillow房產數據生成背景;用Figma設計界面時,Coursera的課程案例直接嵌入畫布。當所有應用程式都「寄生」在ChatGPT生態中,使用者將不再需要「切換APP」——這不是功能升級,而是對人類注意力的重新定義。
OpenAI CEO的比喻一針見血:「ChatGPT要成為每個人的預設介面,就像Windows桌面曾經是世界的中心。」但這次不同的是,這個「桌面」會思考、會主動服務、會記住你的偏好。當作業系統有了靈魂,人類與機器的權力天平,正在悄悄傾斜。
二、8分鐘造智能體:創造力解放還是技術壟斷?
AgentKit的示範讓全場沸騰:拖曳模組、設定參數,8分鐘搭建一個能分析銷量的智慧體。這種「無程式碼開發」的終極形態,正在把「程式設計能力」從少數人的技能,變成像用Word打字一樣的基礎能力。
最震撼的案例不是技術本身,而是那些被賦能的一般人:89歲日本老人用ChatGPT開發11款老年APP,西班牙團隊用Sora幫阿茲海默症患者重拾記憶。當技術門檻被砸爛,創造力的爆發將呈現指數級成長。但硬幣的另一面是:OpenAI正在用「易用性」建構護城河——當所有人都依賴AgentKit搭智能體,當所有智能體都運行在ChatGPT OS上,這家公司將掌握數位世界的「水龍頭」。
數據印證了這種壟斷趨勢:Codex已處理40兆token,每天完成OpenAI內部70%的PR。思科用它後程式碼審查速度提升50%,專案週期從數週縮至數天。當企業和開發者離不開這些工具,OpenAI的定價權便水漲船高-GPT-5 Pro輸入價格是基礎版的15倍,輸出價格12倍,卻依然擋不住需求。這不是簡單的“貴”,而是用技術便利換取用戶的“不得不買單”。
三、Sora 2 API:影片產生的“可控革命”
如果說ChatGPT OS重構了交互,AgentKit解放了開發,那麼Sora 2 API要顛覆內容生產的底層邏輯。 “視頻長度、分辨率、寬高比全程可控”,意味著你可以讓AI生成一段iPhone視角的視頻,再讓它自動擴展成電影級全景鏡頭;你可以上傳自家寵物照片,讓Sora為它生成“賽博狗友”;甚至電商廣告的概念開發,都能實時生成帶音效的視頻原型。
這種「所見即所得」的影片創作,正在將好萊塢等級的生產力下放給普通人。但更值得警惕的是「可控性」——當AI能精準控制影片中的每一個像素、每一段音效,當深度偽造技術變得如此簡單,我們該如何分辨真實與虛構? OpenAI或許想到了這一點,所以Sora 2強調“音畫同步”和“現實片段融入”,試圖用“真實性”建立信任。但科技本身是中性的,它最終會成為造福人類的工具,還是操縱輿論的武器,取決於我們如何制定規則。
四、60億token/分鐘:AI基建的狂歡與隱憂
「每分鐘60億token」——這個數字背後,是AI正在成為像電力一樣的基礎設施。 OpenAI的伺服器每秒鐘處理1億token,相當於全球70億人同時閱讀10萬字。這種規模的計算力,正在重塑產業形態:ASU醫學院用虛擬患者APP訓練醫生,凡爾賽宮用Realtime API讓遊客與雕塑對話,思科用Codex重構開發流程。
但基建的另一面是依賴。當醫院診斷系統依賴GPT-5 Pro,當教育工具運作在ChatGPT OS,當創意產業靠Sora 2生成內容,一旦這個「基礎設施」出現故障或被限制,整個社會的運作都可能停擺。更現實的問題是成本:GPT-5 Pro輸入15美元/百萬token,輸出120美元/百萬token,相當於每萬字輸入1.5美元。對於中小企業和個人開發者,這是一筆不小的負擔。 OpenAI用「普惠」的口號吸引用戶,卻用定價篩選「合格的使用者」——技術民主化的理想,正被商業現實修正。當AI成為空氣,我們該如何呼吸?
奧特曼說:「曾幾何時,開發軟體需要數月;今天,一個想法幾分鐘就能落地。」這句話既激動人心,又暗藏警示。當科技的便利化達到極致,人類的惰性會被無限放大──我們是否會忘記如何深度思考?當ChatGPT替我們調用所有應用,當AgentKit替我們編寫程式碼,當Sora替我們製作視頻,我們的創造力會被解放,還是會退化?
數據告訴我們:8億人正在湧入這個新世界,400萬開發者在為它添磚加瓦,每分鐘60億token在流動。這場革命不會停止,我們能做的,是在擁抱便利的同時,守住人類獨有的價值──共感、批判、與非理性的創造力。
畢竟,AI可以成為作業系統,可以生成萬物,但它永遠無法複製的,是人類那顆跳動的、不完美的心。而這,或許才是我們面對科技狂潮時,最堅實的錨點
分享
你的反应是什么?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