娃哈哈「內鬼」落馬!宗馥莉遭背刺?千億帝國控制權博弈浮出水面

2025年10月,一則立案通知書打破了娃哈哈表面的平靜——集團核心高管、宏勝飲料集團生產中心總監嚴學峰被杭州市上城區紀委立案審查,其出國、辭職、晉升等權限全面凍結

娃哈哈「內鬼」落馬!宗馥莉遭背刺?千億帝國控制權博弈浮出水面

這位追隨宗馥莉近20年的「心腹幹將」突然落馬,讓外界不禁發問:是「內鬼」露餡,還是宗饅莉的改革棋局遭遇了致命背刺?

從「心腹」到「階下囚」:190家公司監事的墜落軌跡

嚴學峰的職業生涯始終與宗馥莉的接班之路深度綁定。 2007年,25歲的宗馥莉初掌宏勝飲料集團,嚴學峰便躋身管理階層,逐步成長為分管生產、供應鏈的核心骨幹。 2024年宗馥莉全面接管娃哈哈後,他更是一路晉升,在近190家娃哈哈關聯企業中擔任監事,成為串聯起供應鏈與生產環節的關鍵樞紐。

這樣一位「嫡繫幹將」的翻船,導火線直指2025年初那場震動集團的桶裝水業務調整。依照宗馥莉的部署,嚴學峰主導將浙江娃哈哈飲用水有限公司的桶裝水銷售權,轉移至自己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杭州迅爾城通商貿有限公司——這家企業由宗馥莉控制的宏勝系絕對控股。

業務轉移後,詭異的利益重構隨之發生:浙江娃哈哈飲用水公司從產銷一體的營運方淪為單純代工廠,結算價從每桶6.5元驟降至2.75元,而終端售價卻提升至7元/桶。一降一公升之間,新增利潤盡數流向宏勝系控制的迅爾城通,導致擁有1.8萬名自然人股東的浙江娃哈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利潤銳減,國資股東分紅大幅縮水。更值得玩味的是,2025年4月,嚴學峰在未與經銷商簽訂新協議的情況下,便強行完成了訂單轉移、發貨及開票全流程,這波「操之過急」的操作也為日後的調查埋下伏筆。

背刺還是賽局?國資出手揭開利益爭奪真相

面對嚴學峰被查的既定事實,娃哈哈內部有高層試圖以「私人原因」淡化處理,但這一說法顯然難以服眾。在這場風波背後,是娃哈哈「後宗慶後時代」愈演愈烈的控制權博弈,而宗馥莉看似被「背刺」的處境,實則是改革激進引發的必然衝突。

宗馥莉接班後的一系列動作早已顯露出「集權」野心:將6000名員工合約轉簽至宏勝集團、取消乾股分紅、關停18家非宏勝系工廠、推行經銷商競標制,每一項都在動搖娃哈哈舊有的利益格局。這種「宏勝化」改革雖在短期內見到成效——2024年娃哈哈營收飆升至728億元,較2023年的516億元暴增約200億元,追平十年前的業績巔峰——卻也激化了多重矛盾。

截至2025年5月,已有超1,500名員工因薪資驟降、合約轉簽等問題維權,多地工廠出現停工現象。而桶裝水業務的利潤轉移操作,更是直接觸碰了國資股東的核心利益。要知道,杭州上城區文商旅投資控股集團持有娃哈哈46%的股份,是僅次於宗馥莉(持股29.4%)的第二大股東。這次上城區紀委出手調查嚴學峰,被外界普遍解讀為國資方對宗馥莉「越界操作」的強勢回應。

更耐人尋味的是商標權的爭奪。宗馥莉曾試圖將387件「娃哈哈」商標轉讓至宏勝係公司,因國資股東反對而失敗,最後只能另起爐灶註冊「娃小宗」新品牌,計畫從2026年起逐步取代沿用近40年的「娃哈哈」商標。這場價值911億元的品牌替換豪賭,本質上也是控制權遊戲的延伸。

危機還是轉機?宗馥莉的「試金石」與娃哈哈的未來

嚴學高峰的最終結局尚難定論:若僅涉輕微違紀,可能面臨黨內警告或職務調整;若查實利益輸送等違法行為,則將追究刑事責任。但可以確定的是,這場風波已將娃哈哈內部盤根錯節的利益矛盾徹底公開化,也成為檢驗宗馥莉執政能力的「試金石」。

對宗馥莉而言,目前最棘手的是三重危機疊加:一是信任危機,嚴學峰的「倒戈」會讓經銷商與員工進一步質疑管理層的合規性;二是監管風險,若調查深入牽出更多利益輸送問題,可能觸發更高級別審查;三是輿論反噬,「富二代」接生的更多利益傳遞問題,可能觸發更高級別審查;三是輿論反噬,「富二代」接生的更多利益與「品牌正在換支」的情緒。

但危機中也藏著轉機。娃哈哈在包裝飲用水市場仍有競爭力,2023年其零售總額達120億元,與百歲山體量接近,2024年業績成長後可望躋身業界第三。若宗馥莉能藉此事件切割利益包袱,放緩激進改革步伐,在現代企業治理與各方利益間找到平衡點,未必不能推動娃哈哈完成從「家族企業」到「公眾公司」的轉型。

從“家文化”到“績效導向”,從“娃哈哈”到“娃小宗”,從6000人轉簽到1500人維權,娃哈哈的這場傳承風暴,早已超越了一家企業的內部紛爭。嚴學峰落馬不是終點,如何在合規與變革中守住千億家業,才是宗馥莉必須解答的考題。而這家陪伴了幾代中國人的國民品牌,最終會走向更透明的國資監督模式,還是分裂為宗馥莉掌控的「新娃哈哈」?答案或許就在這場博弈的結局裡。

分享

你的反应是什么?

喜欢 喜欢 0
不喜欢 不喜欢 0
爱 0
有趣的 有趣的 0
生气的 生气的 0
伤心 伤心 0
哇 0